
专业成绩年级第一、做各种兼职养活自己、3次获国家级奖学金、挑战马拉松全程赛……日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苏聪文,荣获2016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评选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
如何兼顾学习和兼职工作?怎样制定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苏聪文讲述了自己的诀窍。
制定清晰可量化的计划
苏聪文来自广东清远,高二时,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挣钱,要供我和哥哥读书。”从那时起,苏聪文就想尽早“站”起来,为家里撑起一片天。
2013年,苏聪文以607分的高分进入西南大学。一上大学,苏聪文就明白,只有拿到高额的国家奖学金,才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为此,他确定了要“保持学习成绩专业前10%,综合测评专业前10%”的目标,然后制定出清晰可量化的计划,如大一就要通过四级考试,每周精读1本管理学著作,不定期研读经济学论文等,一步步实现最高目标。
苏聪文在学习的同时,还担任了年级党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还做兼职赚取生活费。他是如何确保自己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的?
“时间总是挤出来的。我能跑的时候绝对不用走。”苏聪文说,大三最忙的时候,自己从早到晚有11节课,下午和晚上还要做兼职。于是,没读完的论文就用便利贴记下来,一有空就研读;经济学著作还没啃完,就通宵不睡……苏聪文就这样督促自己完成学习目标。
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苏聪文还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晨读;词汇量匮乏,他便把睡眠时间挤掉一个半小时,专门用于英文文献的研读……大一结束,刻苦学习的苏聪文如愿以偿将国家奖学金收入囊中。大学几年,他的学习成绩稳居年级第一,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
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了在专业学习上有目标和有计划,苏聪文在生活中也有非常明确的安排。
苏聪文回忆,大一交完学费后,他的银行卡余额已不足一百元。“我必须自立。”于是,为了挣足一天十多元的饭钱,苏聪文稍有空闲就会刷论坛上的兼职信息。
为了“自给自足”,苏聪文把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下午在学校做打扫清洁类的勤工助学工作;周末去餐馆端盘子、上街发传单……在第一学年结束拿到国奖后,苏聪文生活有了好转。“国奖加上兼职挣的钱,够下一学年的生活费和买书的钱了。”苏聪文就这样实现了“财务自由”。
苏聪文喜欢运动在学院里也人尽皆知,他每天坚持跑5公里,还参加过2016重庆国际马拉松全程赛等,甚至独自一人挑战过徒步西藏。
苏聪文回忆,在备赛马拉松全程赛前,自己每天循序渐进地多加跑2圈,最后达到每天跑20公里(约绕操场50圈)的量。
“寒假里,我也围着老家的人工湖每天风雨无阻地跑十多公里。”苏聪文说,参加2016马拉松赛时,跑到32公里处,自己体能已达到极限,但依然坚持到冲到终点,成功挑战了自己!
如今,被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苏聪文,已信心满怀地开始计划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想,唯有高度的自律,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吧!”苏聪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