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指出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深入理解如何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博士生吴春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认识并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
一是狠抓主题教育,形成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如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北京林业大学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1所高校,牵头成立高校研究生“生态文明”宣讲联盟,发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高校研究生接力宣讲,激发了青年学子矢志报国的热情与担当。
二是拓宽中外视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对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接轨。比如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力;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心相通活动,有效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用“七个着力”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注入活水
硕士生胥心谷: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开创新气象,担负新使命。会议强调,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请问该如何提供发展建设的支撑力量,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切实落实好“七个着力”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加强党的领导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好思政阵地,强化理论学习,把党性教育贯穿进血脉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典型事的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共识。
在舆论引导上,要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媒体融合,特别是利用好新时代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在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首先要提炼千百年来我国民族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从中寻找精神之根与智慧之源,并让其与当今时代价值相契合。还要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在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上,要用能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要推进海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富有中国特色的“华文头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描绘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