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重庆各大高校纷纷带来最新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示重庆高校在科学研究、创新驱动、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中的强劲动能和青春活力。
重庆大学:58项成果亮相智博会

空间站大型对日定向装置、普智信安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窄线宽激光、agv动态无线供电……本届智博会期间,重庆大学以高校最大展馆展出共计58项科技成果,涉及智慧车联网、智慧能源、智慧建造、智慧大健康、智能感知、未来能源、先进制造、绿色可持续等多项领域。
如何突破国产化AI根节点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的大模型训练平台?重庆大学联合华为带来普智信安通用智能计算平台,该平台具备硬件自主可控、数据安全不上云的特点,将私有大模型开发训练的成本降低了100倍。未来,这款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能源、社会治理与国防等安全主导的重点行业大模型技术应用,构建各行业、各个企业安全、乃至个人专属的AI大模型。

小齿轮里有大文章!智博会上,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带来的“大铁环”加小齿轮的特殊装置,正是助力九天圆梦的航天部件——“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大型对日定向装置“对构齿轮传动”装置1:1实物。该产品可以保证整个实验舱太阳翼在工作的时候,24小时不间断地对日定向追踪,从而保证阳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阳翼上,使太阳翼的发电效率最高,为空间站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呼呼转动的风电叶片、下部有四根杆件支撑、机身通体洁白,这是全球首台165米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风电塔架的等比缩小模型。“相比于传统塔架结构,其综合成本最高可降低20%以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航介绍,该塔架已经在山东德州成功安装并投入使用,实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在160米及以上轮毂高度风电机组的首次应用,预计每年将产生超过1240千瓦时清洁电力。
对于3D打印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如果是利用水泥基复合材料,打印金字塔般精巧宏大或低碳化、集成化的现代智慧基础设施呢?重庆大学带来的建筑3D打印科研成果,可实现高度的设计灵活性,适用不同打印场景需求。未来,它可应用于包括住房、建筑、园林、工业等多个领域。通过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快速、精确地制造各种形状的建筑构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制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构件,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西南大学:深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届智博会,西南大学带来智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丘陵山区智能深耕机、西南大学智慧农场管控平台等18项科研成果展示,深耕农业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能在丘陵山区工作的播种机你见过吗?西南大学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丘陵山区的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于一体的电控精量化智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该播种机加装自主设计的链勺式排种器,并提出“运动清种”的精量排种概念;同时还配有团队自主研发的厘米级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度高。试验表明该播种机可达2.34km/h的工作速度,等同于10个人工的工作效果,工作稳定,播种精量。
除了播种机,还有深耕机。为解决传统微耕机“解放了牛、累坏了人、劳作一天筷子拿不稳”的问题,西南大学设计了一款丘陵山区智能深耕机。该深耕机搭载了西南大学自主研制的导航系统,具有遥控和自动导航两种操作模式。在丘陵地区进地和微小地块作业时,可采用遥控方式;在大地块可基于农田边界经纬度信息自动规划路径并自主导航作业。
西南大学智慧农场管控平台则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实时监测和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可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气象情况、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因素,同时监测植物生长、疾病和虫害等情况,将这些数据采集并上传到云端,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1滴雨水能点亮数百盏LED灯阵列,你相信吗?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带来的水滴发电机可以从环境中的水滴中收集能量并转化成电能,具有直流、高压和免电源管理电路特色,1滴雨滴的能量即可点亮数百盏LED灯阵列。以水滴发电机为电源的自驱动照明系统,可用于野外、山路等应急照明,或暴雨故障时应急交通指示。
重庆邮电大学: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本届智博会,重庆邮电大学共展出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软硬件系统、芯片及样机、智慧健康、新材料等相关科研成果共计20项。其中多项科研成果涉及自动驾驶及辅助预警等内容,包括实时交通调度、自动驾驶、室内定位与导航、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停车、智能巡检机器狗、DMS疲劳驾驶预警系统、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驾驶相关科研成果在庆铃汽车等企业的物流、接驳、巡检等场景下得到应用,其中EV700自动驾驶物流车获得了重庆市首张商用车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项目被《2020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发展蓝皮书》评为2020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十佳案例。
智能巡检机器狗主要用于危险复杂环境如电缆隧道变电站等环境的自动巡检,产品解决了机器人在封闭退化环境,和强干扰环境中定位失效的难题,现已应用在重庆市地下电缆隧道的巡检中,增强了地下电缆的安全管理,部分代替巡检工人完成危险的地下巡检工作。
手势监测模仿系统,能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动作感知、远程操控,利用多功能柔性传感器监测手部运动数据,通过算法处理,远程操控机械手,可应用医疗康复、姿态感知、VR传感、远程控制等行业,推动人体运动传感器变革,助力医疗康复、VR多行业的发展。
“重黎号”火星车搭载了自主研制的视觉感知与认知模块,可实现火星车视觉数据的自主采集、目标检测、安全性评估、行进决策,以及地图构建等功能,不仅能为我国火星探测提供技术支撑,其搭载的相关技术,也可以在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和行业实现运用。
上游新闻记者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