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9月5日电(朱凯、黄文静)近日,西南大学组织实施“红石榴”各族青年学生交流计划,组建实践团赴西藏、贵州和新疆开展一系列交流实践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去年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精神。意见决定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西南大学开展各族青年学生交流实践活动。(受访者供图)
实践团前往西藏林芝和贵州多地开展沉浸式夏令营。在西藏林芝,实践团来到“红旗颂”“团结颂”“解放颂”红色研学主题教育联展馆,深入了解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所创造的发展奇迹,深刻感悟当代各族青年的历史使命。在贵州遵义,实践团先后走访了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地。团队成员爬上大尖山,跨过红军桥,瞻仰红军纪念碑,沉浸式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坚强的战斗意志。
实践团联手西藏、贵州当地高校开展各民族青年沙龙交流活动以及“手拉手,结对子”帮扶活动,进行深入互动交流。实践团与其他高校各民族青年学子共同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了解不同民族悠久的历史及璀璨的民族文化。通过与各民族青年学子的交流学习,实践团成员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

西南大学与西藏、贵州高校共同开展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为了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西南大学组成家访团,深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就学生学业、生活等方面问题展开家访。家访团细致地介绍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政策,全方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及思想状况,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协同育人实效,为促进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孩子在学校,我们很放心,特别感谢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培养。”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动情地说道。
实践团走访了西藏巴吉村和嘎拉村、贵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井村等地。在巴吉村,实践团参访学习了巴吉村村集体经验模式。近年来,改革开放给这座小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巴吉村全村集体资产评估高达10亿元。走在龙井村,团队成员切身感受了当地宜人的气候环境、精心打造的休闲农业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和同频共振。
据悉,西南大学将持续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青春引航共成长”民族学生朋辈引领活动等,创新推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民族团结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