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环球网】大山深处来了一群“蓝精灵” 西南大学“西小兰”躬身课业辅导
发布时间: 2023-07-11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环球网   浏览次数:

7月5日, “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18名队员来到位于大巴山深处的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围绕学业导航、素质拓展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李坪村的100余位青少年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个性化课程,深受当地学子和村民们的喜爱。因为他们都身穿蓝色的队服,李坪村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蓝精灵”。

躬身课业辅导,助力学业提升

“西小兰”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过暑期作业辅导、学业水平检测对不同年级李坪学子的学业质量做到知根知底,并以学生为导向,涵盖所有学科,分批次开设四个班级,以“一点两线三面”为方针执行教学任务。其中,“一点”是以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供教育帮扶,提供个性化课程;“两线”是教学课堂内容和暑期作业辅导双线并重,着重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以及暑期作业辅导,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课业问题解决,提高当地学子学业水平;“三面”是通过基础知识补齐、学习习惯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三个层面,实现贯通式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拓展。

胸怀文墨笔生花,说尽心间理想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当小小诗人,自己写一首诗,大家说,好不好啊?”“好!”随着笔尖的沙沙声响起,老师们在同学们的纸张上仿佛看见了他们最清澈的眼神、最童真的笑颜。

这一堂课,是“西小兰”的队员们在给李坪学子辅导语文作业时得到的灵感。李坪村的同学们能背诵很多首诗歌,老师们就想能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写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于是,这堂创意诗歌课就应运而生了。

“我上学的时候/总是有一股微风/我总是觉得妈妈/和爸爸在我的身边。”

“我愿意成为一朵莲花/做一个高洁而又正直的人/不会辜负生命与时代/考上理想的学校。”

老师们翻着一篇篇“诗歌”,字里行间是他们澄澈的心中理想,是他们对亲人最深的思念,是他们对家乡草木的热爱。待到阖上最后一篇诗稿,老师们的眼眶早已湿润,没有晦涩的典故、没有矫饰的修辞,真挚的情感是李坪孩子们最大的加分项。

一花一木取田间,童心妙手绘世界

本次“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着力聚焦素质教育,借助当地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特别开展了植物拼贴画创意美术课程。孩子们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取材,通过老师的引导,把收集到的植物以拼贴方式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是路边的一朵小花,或是田野的小草……通过孩子们极富想象力的创新,各种形象跃然纸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

“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为孩子们带来植物拼贴画创意美术课程的彭灿讲道:“我对孩子们的想象力感到非常震惊,尤其是有一个孩子绘制了一幅霸王龙图案,出乎了我的意料。”本次课程着重让孩子去发现家乡的美,借助这种拼贴画这种艺术方式去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即使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是独一无二的美。

西南大学“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将在李坪村开展两期,每期10天,共20天的实践活动。“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将为李坪村的同学们带来丰富的活动和细致的课业辅导,希望为李坪村的孩子们树立学习发展方向,并厚植“爱故乡”情怀,切实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易鹏表示,教育帮扶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西小兰”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李坪学子的教育需要,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和认可。这群来到大山里的“蓝精灵”们心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阳光依旧拂过大巴山的每一寸土地,“蓝精灵”们依旧活跃在李坪村的每一间教室中,他们的步伐依旧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