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讨会暨《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发布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开幕式上,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致欢迎词,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等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作大会主旨报告。
“重庆市委十分重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提出要建强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体系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姜辉在开幕式上表示,从今年起,重庆将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刻阐释“能、行、好”重大命题,大力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组织编写《“六观”中国式现代化》《新思想领航新重庆》等理论丛书,连续举办高质量的理论研讨活动,加快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
据介绍,本次会上发布的《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是由2022—202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集结而成,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与制度进行了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推出了诸多有分量的理论文章。
在研讨会主旨发言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等主题作交流发言。
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类文明成果、拓展了全球现代化新路径,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专家学者表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本次会议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出版集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