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微言教育】阅读的风,从东北吹到西南 | 青春正是读书时·领读篇⑧
发布时间: 2023-06-25 00:00  作者: 东北大学、西南大学供稿  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浏览次数:

围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日前发起“青春正是读书时”网络主题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师生的广泛参与。校园里的“悦”读之风,从东北吹到西南,自春日吹往盛夏。今天,教育小微邀你,通过“一段视频、一本好书、一些感受、一个案例”,与东北大学、西南大学两校师生共享开卷之美、阅读之乐——

01

东北大学

段领读视频

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谱写了矢志报国、担当奉献、勇立潮头、砥砺前行的奋斗长歌。让我们跟随2022年“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东北大学辅导员姜媛,阅读《初识东大》,走近百年风华的东北大学。

一本推荐书目

《初识东大》一书从东大风雨、东大风骨、东大风尚、东大风范、东大风采等角度,展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回溯学校的重大历史节点、简述东北大学历史上的名人名家、介绍学校的现代风貌,体现“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光荣传统和“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以通俗易懂、简单朴实的语言使社会各界、新生等快速清晰地了解东北大学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砥砺前行、在实干兴邦恢弘进程中逐梦辉煌的发展历程。

一些阅读感受

白山黑水情,百年竞芳华。《初识东大》一书通过朴实真挚的文字,淋漓展现了东大人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一代代东大人优秀群像跃然纸上。宣芬散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厚重浓烈,沁人心脾。(东北大学辅导员 李亚津)

在母校建校百年到来之际,翻阅《初识东大》一书,颇有感慨。回望百年征程岁月,东北大学建校之初就以“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宗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诞生,自成立之初就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时刻激励着我。(东北大学学生 王俣博)

一个“悦”读案例

东北大学将“书香校园·以书为媒”纳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当中,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学校在教学楼、学生食堂、“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等点位修建“知行书吧”“转角书吧”等阅读空间,将阅读文化融入社区学生学习生活点滴;创新推出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以6小时持续阅读,挑战学生专注力。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挑战赛,共计吸引10000余名社区学生参与并完成挑战。

02

西南大学

一段领读视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要真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必须认识乡土、读懂乡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为你领读,带你在《乡土中国》中,读懂一个具有乡土本色的中国社会。

一本推荐书目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它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它不是对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见闻,从日常生活、规矩礼数、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形成乡村人生活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让读者由此更好地理解具体的乡土社会、乡土文化,以及这个长期影响、支配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运转体系。

一些阅读感受

在乡土社会剧烈转型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乡村的认识已然发生很大转变,但不能否认的是,认识的接续依然非常重要,我们依然需要从中国乡土社会传统和结构变化中去发现新的特征,《乡土中国》依然是我们认识的一个起点,它在帮助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是什么样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中国社会自身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因素,这是《乡土中国》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也是社会科学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院长潘家恩)

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只有当我们真正地了解、认识到传统乡村社会的乡土性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的意义所在,那么,不妨让我们一起重温《乡土中国》,从中再次理解这个具有乡土本色的中国。(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曹渡帆)

一个“悦”读案例

近年来,西南大学逐步形成“我是朗读者”“我是传承人”“我是‘悦’读派”三大主题板块,推出“校园朗读者”“西图读书会”“阅读马拉松”等十余个品牌活动,在校园中持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育和农业科技两大特色优势,通过邀请名师大家举办读书分享会等,从专业出发引导大学生领悟读书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专业类师生读书沙龙等,搭建起课内外阅读间的桥梁,培养大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各类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等,打通大学生以阅读实现自我提升的路径,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东北大学、西南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