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发布】袁隆平也“追星”?首度公开的学生证上,这个签名来自……
发布时间: 2023-06-09 00:00  作者: 周小平  来源: 重庆发布   浏览次数:

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

即将到来之际

今(8)日

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揭牌成立

一批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首次亮相

其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学时期的学生证

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袁隆平大学时期的学生证。西南大学供图

袁隆平带上学生证“追星”求签名

今日,袁隆平院士大学时期的学生证首次在西南大学档案馆亮相。纸张虽已发黄,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袁隆平当年的学号、入校日期以及每一学年的注册登记等信息。上面显示,袁隆平入校日期为1950年10月,当时年仅19岁。

在学生证后面,还有一段签名留言清晰可见——

隆平同志:

为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到底。

嵇炳前

1951.7.21

袁隆平大学时期的学生证。西南大学供图

“在整理校史档案资料时,我们意外找到袁隆平大学时期的学生证。”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的回忆,揭开了留言背后的一段尘封往事——

1951年7月,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报告团来到重庆宣讲,袁隆平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听完报告后,他热血沸腾,深受鼓舞,涌向主席台,掏出学生证,请战斗英雄签名。

当时的宣讲团成员、志愿军战士嵇炳前一看便笑了起来:“大家都拿笔记本来签名,你怎么拿的学生证?”

“袁老曾在口述自传中提到过,自己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散漫’,在生活中不大‘守规矩’,于是当时听报告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带纸笔,但‘追星’的劲头很足,所以索性递上随身带着的学生证求签名。”郑劲松说,这个签名从此伴随袁隆平的大学生活,他还萌发了奔赴战场、抗美援朝的想法。

1952年,袁隆平报名参加空军飞行员选拔,并在报名的800多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空军部队拟录用的8名大学生之一。不过后来,因为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没有被允许参军。

徐悲鸿写信勉励弟子苏葆桢

现场还展示了艺术巨匠徐悲鸿写给其徒弟、著名国画家苏葆桢的勉励信件。

1948年徐悲鸿写给弟子苏葆桢的信件。西南大学供图

“从信件内容来看,徐悲鸿勉励苏葆桢把握时机,多面发展,建议他在绘画方面可以着手研究山茶花、萱花、蝴蝶花、蜀葵花等花卉的画法,同时针对各种花的花杆、花枝、花叶、花筋、花瓣、花蒂、花蕊、花苞等,须分别研究。”郑劲松说,徐悲鸿是苏葆桢就读中央大学艺术系时的老师,写这封信是1948年,徐悲鸿已到北京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当时苏葆桢已是江津中渡街的省立窑业学校教师,已经举办多次画展,小有名气。

1948年徐悲鸿写给弟子苏葆桢的信件。西南大学供图

信中不难看出一代大师对自己弟子的殷殷关切和谆谆教诲,也充满期望。

现场还展出了苏葆桢的一幅绿葡萄。苏葆桢擅长画葡萄,但以紫葡萄居多,绿葡萄画作较为罕见。苏葆桢的儿子、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苏甦教授介绍,该画作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是苏葆桢给学生做的范画,所以只有盖章没有题款。

苏葆桢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绿葡萄”。西南大学供图

今后查资料可“云端检索”

“过去,这些馆藏资源都需要人工查阅,从浩瀚的资料中找出想要的资料,需要依靠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经验。今后,数字档案馆将实现‘云端检索’。”西南大学档案馆馆长窦运来表示,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馆藏了学校自1950年以来70多年的档案资源,如学生的学籍档案、毕业证、成绩单等,都放到了“云端”。同时,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已实现档案馆内部智能化管理。

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揭牌仪式。西南大学供图

今后,有需要的校友或市民不用再来现场,通过“西南大学档案利用预约系统”,就可以实现纸质档案和可信电子档案的的查阅,档案馆会采用邮寄等方式提供档案的远程服务,一改过去传统档案查询效率低、耗时长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