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光明日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发布一期成果
发布时间: 2023-05-27 00:00  作者: 黄汉鑫  来源: 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5月2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举行发布会,公布了一期入驻的青蒿、杨树以及家蚕团队最新科技成果。

“家蚕种质创制工程自运行以来,已建设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家蚕规模化种质创制平台、现代化人工饲料养蚕工厂,顺利启动家蚕的规模化种质创制并构建了1000余份家蚕重要种质资源。”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介绍说,该团队已获批立项“长江上游特色濒危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与创新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多项医疗大健康领域的蚕丝生物材料创新成果已进入实质性转化阶段。

此外,杨树种质创制团队已创制近500份种质素材,近15种造纸、建筑用材及观赏杨树新品种已进入中间试验阶段;青蒿种质创制团队成功揭示了脱落酸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和抗旱的分子机制,创制青蒿新种质255个,培育青蒿素高产且抗旱青蒿新品种2个并推广种植2.5万亩。

“本次发布的一期成果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支撑规模化平台运行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二是基于关键基因和关键数据创制出来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关键素材,三是不同的优质品种。”夏庆友说。

发布会当天,该中心二期的水产资源、罗非鱼、油菜、马铃薯、柑桔等种质创制团队正式启动运行。

“团队将创建包含上百种类的长江上游鱼类活体库,并根据长江水生态保护需要进行增殖放流。”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水产种质资源库团队负责人王志坚介绍说,除了种质创制的核心工作,还将立足中心科学资源打造科普基地,培育中小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据了解,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是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集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发掘、收集、保护、创制与利用为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已成为支撑服务全国育种创新五大专业化平台之一。“中心将持续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发核心技术,通过规模化、工程化、智能化的创制手段,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说,“在坚持学术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一物种一产业精准对标,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攻关产量、质量、多元化发展等具体瓶颈,促进成果落地,助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