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过去了,一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即将出台,我们今天一起来梳理和聚焦刚刚过去的首季都有哪些亮点看点,新重庆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在哪里,“高”又从何体现,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新”在机制,“高”在效能。就在前两天,全市一季度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一季度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签订正式合同额4700亿元,同比增长15%;新开工招商项目200个、到位资金额950亿元,同比增长18%,正式合同额和到位资金额双双取得两位数增速。

深挖此次签约,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科技创新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含金量”可谓十足,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类的项目就达10个,正式合同额31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的T3出行智能网联西部总部正式进驻我市,记者注意到,这个项目从今年初开始线下对接,到正式签约落地,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

T3出行投融资部总经理程子传表示:重庆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辐射了西部的十个省区。他们1月份就来重庆现场对接,也就两个月时间,项目就落地,这个节奏在他们看来还是非常非常快的。

纲举目张,快节奏、高效率,“一拍即合”的背后,信任源自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今年2月,全市招商系统发布首个“赛马榜”,一个总榜、五个分榜,所有区县在同一个赛道晒项目、亮实绩、拼干劲。不只是招商引资这一个方面,各区县的 季度争先创优赛马比拼 也在展开,具体到经济领域、民生领域,涉及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到收入分配、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共20个科目。

对照自查、查漏补缺,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你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不了问题,那肯定就有大问题。创新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在压力中释放张力、激发活力,在追赶中发展、在跨越中领先,最终促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整体氛围。今年1月4日,市商务委启动重庆“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首批23家企业,涉及五金工具、通用机械、汽摩、食品、轻纺等9个行业,首站出行目的地是马来西亚和泰国。

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带来的是一新带百新,包括信心。目前一季度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此前,市统计局已经发布了重庆1—2月经济运行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看来:

一是工业企业生产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复苏态势,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新的信心。二是重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经济效率和质量。三是重庆大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创新发展平台,为经济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总体来说,我们有了投资,有了消费,加上我们今年的外贸增长还是比较快速,有了这些良好的基础数据,重庆的发展形势还是非常可观的。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今年一季度,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气象,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外贸规模扩量提质……开放和创新,正在成为驱动新重庆建设的“双引擎”,谋划推进“新重庆”,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无疑是主抓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日前发布清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将实施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涵盖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屏障、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七大重点领域,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从2021年的67个到2022年的160个,再到2023年的248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呈现持续提速态势。
进入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是势头强劲。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开行623列,运输31128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8.44%、36.41%,运输货值达36.95亿元。无论是班列开行数量还是货值,重庆都位居沿线省区市前列。公路运输方面,跨境公路班车也一路“狂飙”,一季度,跨境公路班车共计发车1306车次,同比上升316%,共发运2939国际标准箱,同比上升316%,总货值约9.91亿元,同比上升394%。

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从重要抓手、重大改革,到重大政策、工作机制,一系列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大动作,都以远超以往的速度在推进。“跳一跳、够得着”,一季度,“新重庆”奔跑起步,会跑出怎样的姿态,我们既看当下,也看未来,既拼冲劲,也比比韧劲,新气象新期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