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一期“首席讲堂”开讲,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蚕学会理事长、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院长代方银教授应邀作“开讲报告”。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李岩,项目管理二处处长温雯、副处长许宁和副处长魏琳岚等出席会议,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袁松、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联伟等参加会议,报告会由温雯处长主持。

科技发展中心李岩书记会见代方银首席一行
代方银以“发挥优势、拓展功能,打造乡村振兴优势产业”为主题,从“战略定位”“功能拓展”和“善作善为”三方面展开“汇报式报告”。他指出,我国蚕业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著功勋、极强的生命力和时代适应性,在脱贫攻坚战中作为突出,如今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代方银介绍,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经过蚕桑体系专家团队的接续探索和努力进取,我国蚕桑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新业态,在支撑丝绸工业的同时,成功开拓了“桑产业”这一产业“新大陆”和“非绢丝蚕业”这一“新增长极”;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不仅改造提升了传统蚕桑,更在于突破了“养蚕产茧–缫丝织绸”单一模式,向着“全产业链开发、全产物利用”稳健推进,生态桑、蚕桑+(食用、饲用、药用、医用、新材料等)开发取得了瞩目进展,凸显了新蚕桑、新功能、新作为。代方银认为,坚持蚕桑“学科重建、产业重构”交互推进,“大蚕桑”产业体系必将形成,“新供给”和“大消费”双驱强引的构想可望实现,推动蚕桑产业“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的时代命题值得挑战和憧憬。代方银表示,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将长期坚持“立桑为业,多元发展”战略思路,一贯保持主动求变、善作善为作风,努力打造“高效蚕桑”(传统产业链升级改造)、“生态蚕桑”(生态桑产业和蚕桑汇碳减排)和“功能蚕桑”(新蚕桑新功能)的“四梁八柱”,切实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按照“近、中、远”目标走好新征程、答好新答卷。

代方银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产业发展报告
代方银在报告中还对体系及产业界在全国各地打造的新模式和新基地、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取得的代表性成就等情况进行了扫描式点击。最后,他从强化研发中心的统领作用、发挥功能研究室组织作用和提升专家团队抓落实效能三个方面对体系的组织模式和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表示将“发挥好‘体系式’有组织科研”的强大作用,团结带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人员以“现代蚕桑体系有希望,中国现代蚕桑就有希望”的责任担当砥砺奋进,不辜负农业农村部的重托。
报告会还进行了交流讨论。李岩书记等中心领导高度赞同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于殷切希望。(撰稿:陈鹏、成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