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光明日报】西南大学:让红色纪念日成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课堂
发布时间: 2023-11-27 23:12   文字:黄汉鑫 韩笑      编辑:陈芃朴    来源:光明日报   初审:网站编辑   浏览次数:

1126日,为纪念重庆“11•27”死难志士,西南大学与附属中学联合组织附中美术创新实验班的30名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史馆,聆听专题讲解并在馆前草坪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西南大学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牵头单位,正依托百年大学校史红色资源,强动力、聚合力,打造大中小全学段思政育人同频共振新格局。”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廖晓衡表示,作为重庆高校中唯一的市级爱国主义基地,西南大学校史馆近年来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让中学生、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史馆,了解红岩英烈故事。


据介绍,该馆目前查考出的西南大学红岩烈士共六位,包括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人物成善谋,与江姐等革命志士一同殉难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的张泽浩,还有19491127日殉难于渣滓洞大屠杀的杨翱、陈诗伯、黎洁霜、易仲康。

“他们那么年轻,但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坚守的信仰,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听着动人的讲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美术创新实践班学生龙闲庭感慨地说。

听罢校史馆的讲解,同学们又来到馆前的草坪,搬开画架,照着展架上的六张红岩英烈照片认真地描摹了起来。在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学生们画英雄像,讲英雄简历,沉浸在这一场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当中。


在此次活动之前,1124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也开展了红岩精神 赓续传承主题活动,通过欣赏经典剧目《绣红旗》,诵读红岩诗歌,开展红岩讲堂等节目,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

“以学情逻辑建设思政课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资源、教学、课堂的转化与创新,把理论话语、学术话语、教材话语转化为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引领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具体方法。”廖晓衡说,依托教师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数字化的优势,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该校正通过形成小学阶段重“事”,初高中阶段重“理”,大学阶段重“道”的衔接,逐步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之间、小课堂与大课堂之间、学校内与学校外之间的融会贯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