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27日电(周闻韬 关耳 陈芳)“这是“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发展的三名女大学生党员,并和她们的珍贵合影照片;这位是和江竹筠一起被反动派枪杀并掩埋在歌乐山电台岚垭的烈士;这位是和王朴烈士一起被反动派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的烈士……”
11月26日上午,为纪念“11·27”志士,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团委组织该校美术创新实验班的30名中学生走进西南大学校史馆,聆听专题讲解,随后在馆前草坪举行了主题团日活动。学生们拿起画笔,为红岩英烈画像,以此向先烈致敬。
西南大学校史馆是获得重庆市委市政府授牌的全市高校唯一市级爱国主义基地。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参观了校史馆,重点围绕“党史在西大”主题,了解近年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特别是校史上的红岩英烈情况。
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目前查考出的校史上的红岩烈士共6位:毕业于川东师范学校的成善谋,即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人物,1949年10月28日,与王朴等人一同被反动派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张泽浩,1949年11月14 日,与江竹筠等革命志士一同殉难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还有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杨翱、陈诗伯,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进步学生黎洁霜、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进步学生易仲康,均在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大屠杀。
“他们那么年轻,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坚守信仰,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听着动人的讲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美术创新实践班的学生龙闲庭感慨道。
在校史馆草坪,学生们搬开画架,照着展架上的6位红岩英烈和江竹筠的照片,认真作画。
“江姐,黎洁霜,成善谋,张泽浩,易仲康,杨翱,陈诗伯……”活动持续一个多小时,学生们画好英雄,讲述着自己画版上英雄的简历。“一边画,一边对着烈士的遗像,看着他们坚毅的眼神,好像他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和我们对话……”一名学生说。
“西南大学附中是‘大学中的附中’,依托百年大学校史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基因培育,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德育课程的题中之义。我们让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史馆,学习校史上的红岩英烈,把他们画出来,既是纪念‘11·27’志士,同时让学生更加零距离了解红岩精神,感知红岩英烈的高尚品质和牺牲精神,也是附中推进大学中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有效尝试。”附中副校长徐川表示。
活动还吸引了几位不是美术创新班的同学到场。高二16班的刘湘渝同学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岩精神的伟大意义,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