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声11月27日讯 “这是江姐发展的三名女大学生党员,并和她们的珍贵合影照片;而这位就是和江姐一起被反动派枪杀并掩埋在歌乐山电台岚垭的烈士;这位是和王朴烈士一起被反动派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的烈士……”11月26日上午,为纪念“11•27”死难志士,附属中学团委组织该校美术创新实验班的30名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史馆,聆听西南大学副馆长郑劲松的专题讲解,随后在馆前草坪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团日活动。学生们拿起画笔,为红岩英烈画像,以此向先烈致敬,弘扬传承弘扬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少年先锋。

西南大学校史上涌现了6名红岩烈士,
江姐联系西大前身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并发展10余名学生党员
西南大学校史馆是获得市委市政府授牌的我市高校唯一市级爱国主义基地。活动开始前,郑劲松副馆长带领同学们参观校史馆,重点围绕”党史在西大”主题,对近年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特别是校史上的红岩英烈情况作了讲解。

郑劲松介绍,目前查考出的校史上的红岩烈士共六位:毕业于川东师范学校的成善谋,即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人物,1949年10月28日,与王朴等人一同被反动派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张泽浩,1949年11 月14 日,与江姐等革命志士一同殉难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 还有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杨翱、陈诗伯,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进步学生黎洁霜、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进步学生易仲康,均在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大屠杀。

(说明:本图片来自自贡市广电局档案资料,重庆女师院即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活动现场,郑劲松还展示讲解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著名革命烈士江姐和三位女大学生的合影照片,三位都是江姐亲自发展的地下学生党员,其中一位杨蜀翘是江姐的表妹。史料记载,江姐从四川大学回到重庆后,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联系重庆的西南学院(私立学校,旧址在重庆南岸)、育才学校和当时校址在九龙坡黄桷坪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发展起了学生地下党员10余名,领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抗议美军强暴北大女生”等一系列民主运动。这张照片,是郑劲松在江姐的老家——自贡市“淘”到的。照片十分珍贵,是江姐从事学运的重要证据。
“他们那么年轻,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坚守信仰,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听着动人的讲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美术创新实践班的学生龙闲庭感慨地说。
画英雄,学英雄,养育爱国主义品质
传承红岩精神,努力做新时代的少年先锋!
在校史馆草坪,学生们搬开画架,照着展架上的六位校史上的红岩英烈的照片,认真画了起来。

“西南大学附中是‘大学中的附中’,依托百年大学校史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基因培育,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德育课程的题中之义。我们让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史馆,学习校史上的红岩英烈,把他们画出来,一是纪念‘1127’大屠杀死难志士,二是让学生零距离了解红岩精神,感知红岩英烈的高尚品质和牺牲精神,也是我们附中推进大学中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有效尝试。”附中副校长徐川在活动现场表示。

“江姐,黎洁霜,成善谋,张泽浩,易仲康,杨翱,陈诗伯……”活动持续一个多小时,学生们画好英雄,讲述着自己画版上英雄的简历。“一边画,一边对着烈士的遗像,看着他们坚毅的眼神,好像他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和我们对话……”一个学生激动地说。

活动还吸引了几位不是美术创新班的同学到场。参观了校史馆,看了同学们画的英雄,高二16班的刘湘渝同学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次校史馆里的团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岩精神的伟大意义,牺牲前对特务说‘多打我几枪,让孩子留下’的黎洁霜、“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遗书”的江姐……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我无过可悔’是易仲康烈士的不屈与倔强;‘死也要死在电台上!’是成善谋烈士钻研无线电的决心……红岩精神,既是我们心灵的磐石,又是我们思想的港湾,先烈们坚守正义的决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高二17班的龙镜羽同学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如今,时代的火炬已传到你我手中,吾辈当汲取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将红岩精神时刻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高二16班的黄铄恩同学说。
(重庆之声记者夏蕴秋 通讯员 关耳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