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第1眼 | "3万亿"之城! 重庆,为什么这么猛?
发布时间: 2024-01-20 00:46  作者: 吴霜 张月藐 吴静 丁琳 李艺 尹力 李嘉博  来源: 第1眼新闻   浏览次数:

重庆第1 | 3万亿"之城! 重庆,为什么这么猛?


1-重庆广电


2023年,中国迎来“拼经济”的热潮,一众城市争相逐浪弄潮。一年终了,谁能挺立潮头?谁能挑起大梁?各地陆续晒出成绩单。重庆GDP迈上3万亿台阶,增速达到6.1%,超过全国增速:接近1个百分点。中国“3万亿俱乐部”,在最近10年内,实现了从“零”开始的快速扩容。“年度GDP 3万亿”意味着什么?在世界范围看,约等于:半个瑞士或者两个希腊。透过经济数据的细账,可以观察到城市发展的脉动。



3万亿!重庆,为什么这么猛?



GDP万亿台阶的晋级,殊为不易。达到3万亿之城,无疑已经是区域的中心力量。这里是重庆万州港,装满焦炭的专列,通过达万铁路发往万州,再转水运,沿长江水道一路向东出海。全球商品,也可以从长江溯流而上,在万州港“登岸”,分赴各地。一个国际物流枢纽港,辐射力覆盖川渝。




大溪河特大桥,是奉建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主塔高达312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即便是在桥都重庆,也算得上创纪录“之最”。


加快交通建设,完成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指标。纵观几个“3万亿之城”,无一例外,都是“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力竞争者。这些区域经济中的大块头,在国家战略中,也有着一席之地。


重庆的国家战略,从西部大开发,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国家交通“第四极”;从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再到国内大循环的支点……论政策密集度,已很少有城市,如重庆一样突出。站在全球舞台的聚光灯下,收获“世界级”的流量,带给重庆更多——向上突围的渴望。



GDP万亿台阶,绝非“抬抬腿”就能跨越。“万亿GDP”,成就了中国一线城市的辉煌。2万亿台阶,超过了四分之三的国家和地区。重庆完成“三级跳”,只用了13年。第一次起跳是2011年,拿到“经济大市”的敲门砖。第二次起跳:2018年,触摸到“经济强市”的门槛。5年之后,跳入“第一梯队”。


何以晋级?制造强市,是最强的支撑。科技创新,则是向上的力量。重庆工业2023年找回了“工业之城”的荣光。


“工业之城”的蓄力起跳



位于璧山区的一家精工生产车间里,多条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从铝材料上线到变速箱外壳下线,只需要4分钟。


在铜梁高新区,同样为汽车配套的数字车间里,机器人忙碌不停,每天有2万多件产品,发往成渝两地的整车企业。这些,都是2023年重庆“投产”和“达产”的重点工业项目,新增产值超过千亿元。




工业提速,从用电量上也能看出端倪。在长江万州段的输煤码头,煤炭源源不断通过输煤皮带进入电厂。这座电厂,分担了重庆火力发电量的14%。包括它在内,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在重庆提供的电量,增长了33.5%。相应的,重庆202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高出全国平均增速一大截。尤其是 11月,高达18.6%,位列全国第二。


作为工业重镇,重庆经济一直实力不弱。重庆和广州关于“中国第四城”的争夺,相当胶着。但在工业支撑上,重庆略胜一筹。近十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维持在80%左右,广州是20%2023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的4000多亿投资中,有1229.5亿元,投在了“产业优化”和“科技创新”上面。这些都将带来新的动力,为重庆下一步起跳,积蓄力量。



2023年,消费刷出了经济“主引擎”的存在感,从全国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1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重庆也迎来消费“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万亿,增长8.6%,增速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再结合服务业数据,餐饮增长20.6%,旅行增长150%。数据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画面:餐馆生意红火,景区游客激增,街头“逛吃逛吃”的人群,熙熙攘攘。



人气回归!消费+8.6% 收入+5.7%



20231231日,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渝北区中央公园,上演了一场商圈跨年的大戏。1500℃的铁水飞溅,如流星划破夜空,火龙翻腾,氛围感拉满。


解放碑,更是传统的跨年热门地标。从下午开始,就已人山人海。当晚,12万多人齐聚解放碑商圈,等待新年钟声响起。如果把时钟回拨到2023年元旦,解放碑商圈的人流量,达到了237万人次。




商圈人气的背后,是一个热腾腾的消费市场。在重庆,人们逛街的兴趣大增,掏钱也更加干脆,商品零售,达到1.28万亿元,增长了6.7个百分点;餐饮花费上,“吃”掉了2310.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街头巷尾,都弥漫着麻辣鲜香的味道。


老话说,穷家富路。出门旅行,更是不能省钱。旅行服务和景区管理两个行业,2023年迎来一大波流量,旅行服务的花费,增长了1.5倍。景区消费,增长了44%。花钱多的前提是:挣钱也多。2023年,重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7%,达到37595元。有钱花、敢于花,折射出乐观的市场预期。




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看来,每上一个“万亿”台阶,就需要寻找新的动力,重庆要做的是放大优势、创新突破。他认为,重庆本质上还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实行的是“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它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宏大、覆盖面也比较广,通过通道的打造,区域联动,有利于产业更好地发展。从当前来看,稳住市场主体还是最重要的。要继续推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因为现在产业的竞争不是简单的数量竞争,更多的是效率、质量的竞争,要提高效率才有竞争力,所以需要利用数字变革,实现“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这样一个发展体系。从长远来看,科技是核心,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用大的带有引领性的链主企业,加上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到多点发力,那么市场的信心就会更足,重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性就会更好。



经济跑出“加速度”,微观感受更加明显:一件件快递包裹、一个个消费场景、一张张幸福笑脸,都彰显出旺盛的活力。包括重庆在内,中国一众城市“拼经济”,拼出了拉动世界经济的新动力,也赢回了世界投下的“信心票”。就经济发展而言,信心堪比黄金。也让2024年,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