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清明时,又一季春草绿,慎终怀远,追思英烈。4月3日中午,清明节前夕,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西南大学校史馆“校史英雄烈士专题展厅”,气氛肃穆。来自校史宣讲团的大学生们,在烈士名录墙前献上鲜花,深情朗诵烈士诗抄,讲述烈士故事。当天,西南大学校史馆也正式发布新发现查考核实的3位校史上的英雄烈士,并将烈士事迹和简历布展上墙。
学生代表向英雄烈士敬献鲜花。秦廷富摄
据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自2021年6月启动挖掘校史红色文化以来,已陆续发现并核实整理出校史英雄烈士40位。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各个革命时期和抗美援朝、剿匪反霸等革命斗争中牺牲33位,另有7位牺牲于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或抢救落水群众等现场。为永远铭记这些英雄烈士,学校在校史馆建成了英雄烈士专题展厅,并开辟成面向大学生开设情景党课、团课、思政课的校史小课堂。
“权把牢房当成家,长袍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活动现场,来自校史宣讲团的学生代表向英雄烈士默哀追思并三鞠躬,献上鲜花.并朗诵红岩烈士诗抄。
郑劲松介绍,近年来挖掘校史红色文化得到学校高度重视,校史英雄烈士事迹进入了全校大学生党课、团课,也成了全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一项议程,由宣讲团代表在典礼上宣讲,成为大学思政课的重要资源,也是西南大学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之一。
“今天的清明祭英烈,就是一堂生动的情景思政课。”校史宣讲团讲解员、新闻传媒学院本科生肖诗语说,这些英雄校友牺牲时大多都才二三十岁,他们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新发现的三位校史烈士分别是:
霍锟镛(1904-1931),重庆綦江人,1904年7月11日生。1921年考入川东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哥哥霍步青(烈士)、叔叔堂叔霍栗如(烈士)一道考入黄埔军校,因表现突出,被周恩来赞为“霍氏三杰”。霍锟镛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安徽省委组织部长兼工运委员会书记。1928年春,当选为中共六大代表,于6月18日至7月11日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1931年5月1日在安庆牺牲。

霍锟镛(资料图片)
陈治钧(1896—1930年),重庆万盛经开区金桥镇人。 1914年,由綦江县保送入读川东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3月3日,秘密领导涪陵起义而不幸被捕,5月被反动派杀害。
陈治钧(资料图片)
冉海舫(1871-1934),四川宣汉县峰城乡人,川东师范学校毕业生。1923年,与王维舟等成立宣汉共产主义小组,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担任红33军粮草总经理(负责总后勤),1934年冬,在红三十三军转移长征的通江龙凤场战斗中牺牲。

冉海舫(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