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这儿挂满了紫藤花瀑布,好多师生和市民前来打卡。这儿叫葡萄架,除了紫藤,还有葡萄……”
4月18日是西南大学办学118周年校庆日。当晚,学校在光大礼堂举行校史之夜文艺晚会。晚会以“美丽校园”为主题,来自校史宣讲团的同学借助档案照片、情景再现,让鲜为人知的历史在美轮美奂的舞台上得以浮现。

据悉,西南大学从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发轫,其间经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融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私立相辉学院,以及著名学者晏阳初创办的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等。办学118年过程中,曾有众多的大家名师、前贤先哲在学校弘文励教、教书育人,留下了很多人文景观。
随着一块“川东行署旧址”的照片特写出现在大屏幕上,在学生们的深情演绎和讲解中,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段重庆往事浮现在人们眼前——现在西南大学办公楼,就是川东行署旧址所在地。
现场讲解员介绍,1950年10月,位于重庆九龙坡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位于沙坪坝磁器口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成立西南师范学院。但学院分别在磁器口和黄桷坪办学,极不方便,急切需要寻觅新的校址。
北碚的川东行署撤销后,风景秀丽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空出这么一大片地,而且房舍、园林、道路都是现成的,成了众多机构眼中的“香馍馍”。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办公会上,时任第一书记邓小平一锤定音:“最好的地方,应该拿来办教育!”于是,1952年下半年,西南大学前身之一的西南师范学院就分别从磁器口、黄桷坪搬迁到北碚,行署办公楼就成了学校的办公楼。此楼入选了重庆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名录,2021年又入选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得以保护。
“朱德委员长来到咱们学校是1960年3月7日,正好春暖花开。当时的葡萄架下,摆着很多兰花,朱德同志向来最喜欢兰花,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边的师生们说:‘兰花质朴纯洁,不以艳丽夺人、永葆自己的本色!’”校史宣讲团的同学展示一张老照片,亲切地讲述着。
晚会编剧、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说,校史资料记载,朱德委员长这次视察期间,还听取了学校领导汇报,并对校领导说:“你们一定要抓科学研究,这是一个大事情。要鼓励师生攀登高峰,攀登险峰。你们是培养老师的,不要轻视老师。我们许多领导同志都是当过老师的……要鼓励青年人当老师,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风景中的校史故事也一一展开。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在晚会致辞中表示,本次校史晚会首次将视角对准校园山水园林、楼宇广场、花草树木背后“隐藏”的校史故事,深入挖掘自然景观中的文化景观,也是一堂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情景思政课,能推进大学精神与校史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更加热爱、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增进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