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新华社】董小玉:“小叙事”反扣“大命题”——2024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点评
发布时间: 2024-07-12 14:46  作者: 董小玉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浏览次数: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作文材料来源于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板块,延续了2023年高考作文新课标Ⅱ卷中出现的“分析性写作”命题。这种命题类型既与国际作文命题理念接轨,同时与我国“读写融合”的传统理念不谋而合,体现出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主张,以及追求多层次发展目标的综合效应,为学生应对深层抽象的哲思型命题提供了一个有感性包裹的思维“缓冲带”。本次作文命题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紧跟时代脉搏,通达未来视野。本次作文选材具有高度的时代感和前瞻性,紧扣当前航天科技发展的热点,展现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与不懈追求。这样的选材不仅隐含着激发考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情之目的,又以具有时代温度的主题,唤醒考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意识。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关注现实,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回望历史、思考当下、奋斗未来。

二、开放立意角度,拓展表达空间。本次作文巧妙地将现代科技成就的宏大科学探索与人类个体生活成长相联系,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深邃又多元的写作空间。“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个写作提示制而不掣,意蕴丰富。考生可以“联想”或“思考”,在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的同时,选取适当文体,尚奇者可求想象之新,情笃者可吐肺腑之言,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见。

三、导向主体认知,立足育人本质。赫尔曼·黑塞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命题中“我们每个人”显然将“照亮自我”的主体责任交还给考生,推动其从对遥远时空的仰望转向自我内心的审视,这也是立德树人主体指向的内在诉求。命题设计以个体抵达未知之境的“小叙事”反扣“大命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高考作文命题的育人导向——“立育人之德”“树有德之人”“以科技素养赋能学生生命成长”。

四、指向智性思维,升华写作境界。指向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测评是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的重要方向。太空探索只是引子,如何由表及里去挖掘人类对未知世界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并由此思考与表达个体在面对未知时的情感认知与价值判断,这才是提升写作境界的关键。本次作文避免了云里雾里式、打哑谜式命题或无对象式写作。考生不存在搜肠刮肚去琢磨“写什么”的问题,困难在于如何写好。要使文章上档次,就必须从感性到智性,深度开掘批判性思维的空间,启发考生直面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与困惑,深化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在“情之文”与“理之辩”的融合中,上升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进而使文章走向理趣、智趣、情趣的合一。

在这一命题的引领下,高考作文不仅是一场文字的较量,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场心灵的觉醒。它呼唤着考生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同时,也探索内心深处的未知,以更加成熟与深邃的视角,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西南大学 董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