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西南大学:走进街巷感受民生的思政课
记者:黄汉鑫
7月8日,一群来自西南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与重庆八中、西大附小的同学们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共同参加“同上一堂初心之路课”活动。在这场实地考察的思政课中,大家亲眼见证了民主村社区的变迁,切身感受着“民生为大”的中国式现代化。

“民主村社区主要建设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也面临着设施老化、出行不便等诸多问题。是拆是改?怎么改造?方方面面都涉及周边老百姓不同的利益诉求。”走过如今干净整洁的民主村社区广场与街道,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成莉将民主村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同学们边走边听,十分入迷。
“2022年启动城市更新改造后,我们坚持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拆除危房、提升环境、规范经营店铺,新建社区食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将民主村打造为红色底蕴强、群众基础好、烟火文化厚、人文新貌亮的现代化社区。”在伍成莉的细致讲解与老旧照片的对比下,同学们无不被民主村的巨变所打动。
随后,西南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督查办公室主任(正处级)曾庆洪又与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罗进,就地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思政课。

“同学们,刚刚我们参观的民主村,city不city啊?”以时髦的网络段子引入课堂讲述,罗进老师一句话便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在生动的案例引导下、交流讨论的轻松氛围中,同学们又一步步深入思考了“何为民生”“中国如何关注民生”“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何为大”三个问题。
“真是不虚此行,同时也深感荣幸。以前对民主村社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互联网上的只言片语,直到走进这里亲身观察后,我才切身体会到城市更新如何实实在在地增进了民生福祉。”结束了当天的活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李彧沛说,这鼓舞着自己未来在发挥专业特长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城市与乡村的历史底蕴,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前不久,我们在石柱县中益乡完成了建设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今天上完这堂以‘民生’为主题的思政课后,同学们还将前往湖南岳阳何江西井冈山,分别感受长江保护和革命精神。”曾庆洪表示,“同上一堂初心之路课”系列活动将带领同学们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参与式、行进式的调研调动同学们思政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曾庆洪介绍,除了发挥“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堂”的作用鼓励重庆本地中小学生共同参与,该活动还特别组织西南大学在读的港澳台以及华侨学子融入其中,增进他们对祖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