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按照市委改革部署,我市着力构建新重庆文化体制改革新格局、新机制,谋划和实施了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9月3日晚,重庆卫视全新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如期播出,这一期的关注点是旅游乱象整治初见效果。不久前,《今日关注》报道了我市部分热门景点的一些旅游乱象,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整治。如今,情况明显好转。

外地游客说:“之前网上说的那些情况,我们现在没遇到过。”

自今年1月起,《今日关注》栏目已运行9个月,150多期节目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有力促进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同时,各区县也积极跟进,开办同名新闻监督栏目,形成“1+41”舆论监督体系。由此,“打造以《今日关注》为龙头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工作体系机制”,被纳入今年全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

《今日关注》栏目负责人吴忠利说:“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在聚焦中心工作的同时,我们把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报道重点,推动问题解决,推动治理效能的提升。”

随着改革纵深推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也在优化。走进坐落在鸿恩寺森林公园,被网友称为“最美图书馆”的江北区图书馆,除了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藏书外,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广受好评的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通过一张卡,两地读者互认、图书互借互还,像这样的川渝市民的“共享书屋”,仅在重庆就有2000余家。

市民艾诗说:“现在有了‘一卡通’之后,借书还书都比较方便,自己都可以操作。”

江北区图书馆图书管理员马欢说:“读者在我们这里借了书后,可以在重庆所有图书馆,以及四川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图书馆进行归还,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市文化旅游委公共服务处处长张富伟介绍,他们拓展川渝阅读“一卡通”,创新实施“巴掌书”进轨道交通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通图书借阅卡,每年送戏曲进乡村。近三年,重庆的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迈步新征程,重庆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以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形成三个梯次63个项目的改革递进体系,文化领域市级“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增至11个。积极推进改革和数字化耦合,为26个改革项目配套数字应用、综合场景,“理响重庆”“全媒体综合大脑”等12个数字应用、综合场景上线运行。我市文化领域改革获部委肯定、央媒报道84次。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专家顾问黄国庆表示,当前,改革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今后要更加精准地去匹配文化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还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通过改革,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