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9月30日电(周闻韬、关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9月29日上午,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的关山丛林深处传来一阵清澈歌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余名学生在校史馆和学院团委负责人带领下,走到1947级校友、巴南籍抗美援朝女烈士杨肖永的衣冠冢前,举行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表达对英雄的无尽追思和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信念。
“这是一个尘封太久的故事,一个闪耀着美丽芳华的名字,渐渐为人们熟知。”活动现场,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通过近三年查考的史料、战友回忆录以及杨肖永姐姐、同样毕业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并一同参加志愿军的杨凌羽口述材料,还原了杨肖永牺牲的过程,一个尘封已久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的杨肖永和国文系的姐姐杨凌羽以及史地系的李常时等20余位同学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女兵大多被分配到了12军文工团,作为音乐系高材生的杨肖永被任命为作曲组的组长,后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壮烈牺牲。杨肖永出身革命家庭,8兄妹中有4人参军,上大学时,她受到江姐影响,参加进步活动。2022年9月15日,民政部重新颁发了杨肖永的烈士证书。
听着讲述,学生们的眼中闪着泪花。随后,在音乐学院团委书记杜和军主持下,到场师生向烈士遗像三鞠躬并集体默哀,然后依次向烈士衣冠冢献上鲜花。
随后,学生们拉起手风琴,深情地唱起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山风吹过,悦耳的歌声和悠扬的琴声,飘荡在墓前,飘荡在烈士魂牵梦萦的家乡。
“这首歌我们专门排练了很多遍,今天从北碚到巴南的车上,同学们又练了几遍,学姐和我们都非常热爱音乐,我们希望用这首歌告诉学姐:这盛世如您所愿,而今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音乐学院学生代表甘思源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上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要将杨肖永烈士所体现的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学习,提升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杜和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