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新重庆】如何在幼儿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渝川云学前教育专家在渝交流经验
发布时间: 2024-11-26 17:46  作者: 云钰 匡丽娜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1125日,“科学家精神启蒙,赋能可持续生长”2024年渝川云幼儿园场馆教育交流展示会暨北碚区示范园、一级园优质游戏如何在幼儿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渝川云学前教育专家在渝交流经验成果现场展示会举行。来自重庆、四川、云南学前教育的专家、教师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蚕茧怎么变成丝绸?”“蚕茧变成丝、丝变成线、线变成绸……”在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内,10余名幼儿组成的小组,正分工研究如何用缫丝机拔茧抽丝、用织布机织线成绸、通过扎染让白绸“生花”。

“管道怎么连不起来?”“水怎么流不动?”……面对这些有趣的挑战游戏,孩子们围站在水池旁,手里拿着各种长度的管道,一边讨论一边尝试,试图搭建起一条能够顺利输送水的管道。

▲幼儿们自主选择不同材料的船在池中划行。记者 云钰 摄

67F4C

▲幼儿们正在制作桑叶面。记者 云钰 摄

▲幼儿们正在进行园林设计。记者 云钰 摄

这些有趣的场景是此次游戏成果现场展示会的一部分。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通过自主设计的榫卯学堂、园林设计师等10余项游戏,展示了该园如何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随后,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张潇月以《幼儿园科学家精神启蒙的育人实践探索》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张潇月介绍,该园创建了“科学家精神启蒙”课程生态联盟,该联盟由人员层、场域层和活动层组成,人员层由西南大学科学家、教师、家长组成;场域层由西南大学实验室、幼儿园、社区场馆组成;活动层由科普活动中的提问、探究、寻访、表达、回顾等环节组成。

“儿童的游戏需要老师们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去解读,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儿童的视角,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游戏。”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鄢超云以《儿童视角与游戏质量》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鄢超云表示,游戏质量包含了条件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即幼儿园为儿童游戏提供了什么条件、游戏中儿童的状态如何、儿童是否在游戏中获得了学习和发展,“幼儿园要从游戏时间、环境、材料等方面去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条件、提供条件进行游戏,老师们要去观察、关注儿童在游戏中的状态、游戏的过程,从而读懂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支持儿童发展。”

▲幼儿们正利用树枝、松果、叶子搭建美术作品,探索自然的奥秘。记者 云钰 摄

活动还举行了“幼儿园课程在地化的创新实践”圆桌论坛,来自重庆、云南、四川的教研员、园长和教师分别介绍了渝川云三地在场馆教育及幼儿自主游戏方面的不同尝试和实践。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员周霞介绍,北碚区既有缙云山、金刀峡等美丽的自然资源,也有本土的非遗剪纸文化资源,以及自然博物馆等场馆资源,该区幼儿园把这些资源融入到课程、主题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

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园长袁园谈到,成都推行公园城市建设,该园积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通过组织孩子们参与户外探索、实地走访以及创意构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公园城市的美丽与和谐。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幼儿园园长于权芳介绍,该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创设民族文化教育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比如:陶器课程、开发茶文化课程、古巴造纸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