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第1眼深度 | 从重庆首例,看“无监护”老人如何托付余生?
发布时间: 2025-01-04 19:30  作者:   来源: 第1眼原创   浏览次数:
2025-01-01 16:42



                                                                                                           


重庆广电-第1眼TV


因为缺乏监护人

孤寡、失独等“无监护”老人的养老是一大难题

如何打破困境

实现“老有所依”?


近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公证处公证员的见证、监督下,81岁的孤寡老人廖国峥(化名)与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慈善公益服务中心、石坪桥街道办事处签署意定监护协议,该协议是重庆首例由政府监督实施的意定监护服务协议



廖国峥是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横街社区的居民,独居多年。三年前,他经历了一场车祸,受伤后,由于没有监护人签字,医护照料都成问题。从那以后,为了防止窘境再次发生,廖国峥去哪儿都随身带着现金和存款单。




不仅是突发意外,日常的生病住院甚至入住养老院,同样需要监护人出面,随着年事增高,廖国峥不便之处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十余年前,廖国峥曾找过邻居当自己的监护人。双方约定,他将住房低价卖给对方,邻居则承诺照顾他,并让他在房子里居住直到去世。谁料,这位邻居不久后搬走,老人虽然还可以住在房子里,但没了人照顾。


哎呀,年轻点还可以自己动,现在老了做不动了,衣服穿得很脏都洗不动了。”廖国峥无奈地说。


像廖国峥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横街社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颖介绍,在横街社区类似廖国峥这样的老人就有好几位,由于缺乏监护人,当他们生病住院或者想入住养老院时,都没人能为他们签字,养老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在街道层面,问题同样严峻。


第1眼TV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石坪桥街道监护缺失的老人正逐年上升,他们步入高龄或因失能、失智导致民事行为能力减弱,在就医、日常照护以及去世后财产处理、殡葬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难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民法典》规定了“意定监护”制度。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近年来,包括重庆在内的一些城市已有部分社会机构提供此项服务。但是,对于这一新兴领域而言,不仅缺乏规范监管,行业自律也不够成熟,可能就会重现廖国峥和邻居之间那种约定失效的情况。



为此,在借鉴既有经验并结合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探索推出了针对性的监护困境帮扶项目。“我们这个项目是由政府主导的,专业社会组织作为受托主体,并且整合了很多社会资源,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晋说。



在该项目中,石坪桥街道办事处作为监督方、街道慈善公益服务中心作为监护人,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前提下,与其签署意定监护协议,在后续监护中,形成服务和监督的闭环



“善·养老”监护困境帮扶项目工作人员马奔表示,签约后,作为服务方,将担任起老人的监护人,为其提供日常照顾、医疗照顾和财产管理等服务,并根据老人遗嘱遗愿提供身后事宜的意定监护服务,尤其针对老人的住院需求、手术需求等应急事宜,服务方还将作为监护人,为老人提供意定监护的签字服务。



而石坪桥街道办事处则承担起监督人的职责,监督监护人按照协议落实对老人的照护计划,监督重大开支的审核把关等。“项目也设置有退出和终止机制,老年人如果对服务感到不满意,随时可以按照协议约定进行终止和退出。”田晋说。



12月20日,廖国峥成为这一意定监护服务协议的首位签约人,这不仅是我市首例由政府监督实施的意定监护服务协议,这也是我市首次探索由政府出面“背书”、通过意定监护为老人余生“兜底”。




他们来当监护人,生病了他们送我去医院,平时还要照顾我,我觉得要得!” 往后余生有了托付,心头大石落了地,廖国峥笑了起来。




据悉,除了廖国峥外,目前,石坪桥街道还有5名潜在签约对象。第1眼TV记者注意到,这一意定监护服务,名为困境帮扶项目,在试点阶段,项目是公益免费的。但是,要想可持续发展,仍需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在政府公益和市场参与中,寻求平衡点。



目前项目有经费支撑,对首例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但未来项目应该要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为这部分有资金、有资产,却没有合适监护人的老人,提供职业的监护服务,收取合适的费用。”田晋告诉记者。



老龄化程度逐年上升,意定监护有巨大应用潜力,重庆具备实施意定监护的法律基础和社会资源,在重庆发展空间充足。”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王友华表示,目前意定监护知晓度较低,未来可以在社区层面加强对意定监护的宣传引导,并将意定监护与智慧养老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智能化的监护服务,探索出具有重庆特色的意定监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