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头雁导师”田间地头送技术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3-17 21:17  作者: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浏览次数:

“你这个剪枝一看就没对,把中间最直、长得最好的主干树枝剪掉了,留下了两边的树枝。”3月4日上午9点过,在渝北区洛碛镇新石村新石果园,果树类专家、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员晏承泉刚踏进果园的第一句话,就让新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刘天全心里咯噔了一下。

晏承泉是重庆市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遴选出的“首席导师”。去年11月,重庆市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土特产生产经营带头人”“乡村网红”两个专业培训班在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班。根据课程设计,191名“头雁”学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将按照累计一个月集中学习、一学期线上辅导、一系列考察互访、一组导师帮扶指导的“4 个一”培育模式,参加为期一年的培训。刘天全正是“头雁”学员之一,由他任理事长的合作社,经营着900多亩的果园。

▲3月4日,渝北区洛碛镇新石村新石果园,“头雁”学员首席导师、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副研究员晏承泉(中)为“头雁”学员所在的合作社种植户们作技术指导。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当天,和晏承泉同行的,还有“头雁”项目遴选出的“综合导师”——涪陵区南沱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任小平。在来之前,他们就收集到刘天全和合作社其他果农们反映的困难——管理成本大,肥料、农药价格高,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少,销售渠道难建立,并担心沃柑成熟以后卖不出去。

晏承泉在柑桔研究所已经工作了30多年,果园里的问题,他转了两圈就了然于胸。“在剪枝的时候,要保持果树的树形,还要让树枝离地40或者50公分,挂果以后才不会坠到地上导致烂果。另外,这个季节要注意及时施萌芽肥,后面果树才长得快,果子才结得多。”他还提出,马上要开始打药,预防即将到来的第一波砂皮病。

关于销售问题,晏承泉和任小平安慰大家不要太着急,可以通过精心管护,让沃柑在果树上保存至5—6月份再采摘卖向市场,这样就可以和目前在市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广西沃柑“错峰”销售,卖个不错的价钱。

据了解,市农业农村委和西南大学共为该“头雁”项目选出36名首席导师、学术导师和综合导师。在这一年的培训期间,他们将为“头雁”学员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理论知识、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教学,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头雁领航、雁阵齐飞”。此外,还有87名专家已经进入导师库,供学员们根据自身需要提供帮扶指导。

据悉,为培育和造就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乡村人才队伍,从2022年开始,“头雁”培育项目开始实施。我市将“头雁”培育项目纳入《重庆市“十四五”人才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实施,计划到2027年培育“头雁”2000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12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