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川剧、“钢铁驼队”……十位外国青年电影人用镜头“看”重庆
发布时间: 2025-04-10 12:10  作者: 方芳 卿一学  来源: 第一眼-重庆广电   浏览次数:

  4月10日,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启动仪式在西南大学举行。



  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以“创意、创想、创造”为主题,来自6个国家的十名青年电影人将深入沙坪坝、璧山、巫山等区县,展现包括折禅意文化、非遗文化和物流枢纽等重庆发现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自印度的西玛·辛格(Simar Singh)将目光投向了中欧班列这一“钢铁驼队”,“一列从中国驶往欧洲的火车,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我看来,这列火车对于沿线国家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意义,更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我想在拍摄的过程中,去进一步挖掘。”西玛表示,自己的祖父曾在铁路上工作,所以对于他来说,铁路也贯穿了他整个童年,这一“奇妙”的联系也增加了他对这个选题的兴趣。



  多年前,我曾在法国看过一次京剧,当时就深深地震撼了我。提起中国传统戏曲,来自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安·费德里科·卡法罗·佩蒂斯(Cristian Federico Cafaro Pettis)难掩兴奋和喜爱,“这次通过看中国项目,有机会接触到川剧。我希望能够展示这项艺术、展示它的灵魂,为艺术的灵魂赋予画面和声音。”

 

  费德里科告诉记者,在他眼里,川剧很多角色都好像超级英雄,“我想把流行文化中的超级英雄与川剧角色相结合,通过一些摄影技术和蒙太奇手段,来制作这部影片。”



  启动仪式上,项目指导老师、来自雅典大学的迪米特里斯・德林尼科拉斯(Dimitris Delinikolas)以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为引,阐述了纪录片创作的深层价值。他谈到,“看中国”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镜头与真实个体建立信任、倾听细节,以多元形式展现不同文化、代际与经历背后的共通人性。”



  现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作为主办方代表向外国青年代表授旗。来自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区县的相关工作人员先后上台与外国青年导演一起宣布开机。



  据介绍,今年是西南大学与“看中国”项目携手同行的第八年。2018年以来,来自28个国家的70名外国青年,深入重庆市29个区县,创作出77部优秀纪录片,斩获中美电影节年度“金天使奖”、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等荣誉40余项,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作出了积极贡

献。


  “以往相比,今年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组成更加广泛了,有来自于智利、希腊、阿根廷等6位国家的10位外国青年导演和一位青年老师参与。其次,这些青年电影人的专业程度更高了,他们都来自于海外专业的电影学院。”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龙伟介绍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视角也更加独特了,与我们平时更多关注重庆整体城市形象不同,他们更多地会关注到重庆现代的城市生活和文化的传承。”



  龙伟表示,西南大学作为重要合作方,将持续深化国内外合作,为外国青年拓展创作空间,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依托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将其打造为国际文化交流前沿阵地,为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促进文明互鉴交融注入新动能。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于2011年,旨在以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拍摄完成10分钟中国文化纪录短片,凸显外国青年的独立创作与独特体验,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

  该项目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组织了来自102个国家的1100名杰出青年,深入中国的大街小巷、城镇乡村,用手中镜头捕捉中国的传统技艺、风土人情、发展态势与时代变迁,共同创作了1041部纪录短片,赢得了200项国际荣誉,足迹遍布全球28个国家,致力于通过国际青年导演的镜头,讲述真实、鲜活的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