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4月26日,“徒步碚城 爱我中国”北碚区青年志愿者档(案)、(党)史、(地方)志文化徒步活动在北温泉 - 缙云山风景区成功举行。活动由北碚区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编纂中心)、共青团北碚区委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由西南大学红岩学社、西南大学朴拙生涯研习社承办,北碚区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项目部承办。

档史志文化徒步: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青年徒步志愿者从北温泉公园出发,通过“识档游戏”了解了北温泉和温泉寺的历史变迁,通过“史志微课”悉知卢作孚先创建北温泉公园的细节点滴和抗战群楼对于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途经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史志微课小老师手中的一张“照片档案”,是北碚作为“文化堡垒”在抗战时期对文教事业守护的见证,“照片档案的今昔对比”,更是构建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勉仁文化院、川东党校、西南俄文专科学院和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在同一地点的时空轴线;然后到达绍龙观,“现场读档”抗战时期北泉慈幼院院长周之廉的一封工作信函,文字不多,却是抗战时期社会力量融合慈善、教育与爱国精神共同应对战争灾难的缩影。徒步活动全程五公路,取巡江步道中段和缙云山登山步道前段,是一次北碚最美绿色生态巡游,也是一次体能和毅力的历练,与档案、党史、地方志等文化元素相叠加,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行走的思政课”。

沉浸式剧场:历史“活”在青年身边
徒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参与原创沉浸式剧场《路与路的交汇》。剧目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时期北碚爱国青年抗争史为背景,通过场景化、互动化设计,将观众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演员身着历史服装,穿梭于观众之间,带领青年们共同呐喊“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分发传单、高呼爱国口号,再现北碚少年义勇队的热血壮举。

剧中,北碚街道因爱国情怀更名的历史细节被生动还原:东三省沦陷后,“辽宁路”“卢沟桥路”“南京路”等路名相继诞生,每一处更名都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当演员高唱《梧桐树下的路》《我们走在大路上》时,观众自发加入合唱,激昂的旋律与铿锵的台词交织,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此次活动以“行走+沉浸”模式打破传统思政课边界,创新了“小游戏 + 微档案”+ 微剧场 +(红色)文化遗址的呈现形式,让青年在互动中感知红色基因的温度,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厚植家国情怀,激扬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