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逃出去,总要有人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所有的后人!”5月9日,随着西南大学青马剧社自编自演的红色话剧《最后的报告》上演,一堂以“教育强国 青年何为”为主题的思政大课在该校光大礼堂拉开序幕。
《最后的报告》再现了革命烈士胡其芬在渣滓洞“监狱看守员”黄茂才的暗中协助下,与盛国玉等狱友相互扶持,在绝境中顽强求生、传递革命火种的英雄故事惹得现场观众数次动容、掌声连连。

《最后的报告》剧照,周久淞 摄
在随后的师生讲授环节,西南大学的老师同学们陆续登台,分享自己锤炼本领、报效祖国的精彩故事。
“我要用自己所学反哺家乡、回馈社会,让更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走出去,拥有更加多元的未来选项。”西南大学首届国家“优师计划”毕业生代表、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静婷在分享中说。
“我将把支教时收集的每一粒教育星火,化作培育时代新人的燎原之光;把边疆课堂上见证的每双求知眼眸,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永恒动力。”新闻传媒学院2022级研究生吴寒在讲述自己参与西部支教服务的事迹中动情地表示。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所长王雪峰带着同学们一同回顾了柑橘黄龙病研究与防控领域十余年探索深耕的故事。他勉励同学们:“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真理的追求,在求实创新中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最后,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登台为现场师生共讲思政课。他聚焦“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八大体系”“五个重大关系”“五项重大任务”阐述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而结合瓜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优秀校友和师生代表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代代西大人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和社会建设的担当作为,并寄语青年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