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第一眼原创】共护万物共生 西南大学师生的大自然课堂
发布时间: 2025-05-25 17:16   文字:卿一学 方芳      编辑:/    来源:第1眼新闻   初审:易紫钰   浏览次数:

共护万物共生 西南大学师生的大自然课堂

第1眼原创

2025-05-21 14:44

19430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北碚缙云山,西南大学的师生们正在进行一场野外实地教学,而在他们的课堂上,“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这一概念也在学生们心里扎下了根。


220854


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逐步观察、了解众多植物的演化历程、保护方式等知识。走出教室、跳出书本,与大自然零距离互动,让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涵。


3B048C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周久淞说:“亲眼见证了多样生命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处,我深切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与重要,也唤起了我们作为生命科学学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


2A48E7



而他的同班同学卓悦也坦言,当亲眼看到课本中的“生态位理论”在缙云山的动植物群落中具象呈现,自己才真正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守护人类未来”的深意。


383A51


缙云山作为重庆主城“肺叶”,拥有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缙云黄芩就生长在这里。它是一个缙云山特有的极小种群物种,由于生存状况不佳,在2015年被列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保护物种。


296741



此后,重庆市相关职能部门和西南大学联合开展了拯救保护活动,通过人工繁育、野放、定期维护等手段,使其在缙云山里获得了新生。


2DF323


据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洪平介绍,“科学家们通过种群复壮、种群再造、种群新建等措施,使缙云黄芩在原来8到9个小种群的基础上,现在已经扩展到十几个个种群,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所以令人欣喜的是,这个物种在人工干预下,应该不会绝灭了。”


26B78C


据了解,西南大学 依托生物学“双一流”学科优势,每年都组织本科生赴缙云山、四面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综合实习,把课堂搬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现已累计培养数千名扎根生态一线的“绿色卫士”。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蒋寒告诉第1眼TV记者,学校现已构建起由专家学者、学生骨干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美丽中国重庆篇章的建设中来。


33FACD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卿一学 方芳)